工控摘要:秸秆发电,不仅可以缓解因秸秆焚烧导致的雾霾污染,减少农作物废弃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,还产生绿色电力,秸秆燃烧后的灰渣还能作为生产复合肥的原料。尽管有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,秸秆发电面临的问题,依然让诸多秸秆发电企业头疼。
丁海是安徽省阜阳市一家秸秆发电企业的副总。他所在的安徽国祯太平洋电力有限公司,是安徽省阜阳市*一家热电联产的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。 2008年,该公司在阜阳市的支持下,实施技术改造,把原有的三台燃煤锅炉,改造成*燃烧生物质锅炉。2010年7月,项目全部改造完成,改造后每年消耗秸秆量约40万吨,年可生产绿色电力1.68亿千瓦时,供热量35万吨以上,替代原煤21万吨/年,节约标煤13万吨/年。
“阜阳市是个农业大市,下辖5县3区,每年产生秸秆资源600多万吨,我们电厂所需秸秆还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,尽管如此,仍然面临着秸秆供应不足的难题,”丁海说,秸秆供应不足,是国内秸秆发电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,有的发电厂因此倒闭,还有的发电厂提高收购价,但因为电价是固定的,成本提高后企业入不敷出,同样难以为继。
丁海告诉记者,一方面,秸秆发电企业迫切需要秸秆,却得不到足够的秸秆;另一方面,巨量秸秆的处置找不到出路,虽然政府耗费县乡大量行政资源开展禁烧,仍然挡不住农民一把火烧得赤地千里。这样的巨大反差,让他心急火燎,却束手无策。
据丁海介绍,秸秆收集、储存、运输成本高,是导致这种反差存在的主要原因。比如一辆载重20吨的汽车,如果运输秸秆的话,只能装载五六吨。“电厂收购秸秆的价格为300元,农户收集秸秆卖给电厂每吨一般可以获得50元左右的利润,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,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,从事秸秆收集的吸引力变小。”
他建议,希望政府能对秸秆收购环节进行适当补贴,把“一方稀缺,一方浪费”之间的断裂环节弥合起来,不仅可以缓解电厂原料紧缺的压力,对秸秆禁烧工作也会有源头上的帮助。
如果秸秆收集难问题能得到解决,秸秆发电企业将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扩大规模,秸秆消耗量也会快速提高。据了解,该公司正在推动成立的国祯阜阳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园,其中包括纤维素乙醇项目、热电联产项目、生物质热解气化项目、生态有机肥项目、生物质物流项目和全功能联合收割机项目,项目建成后,将主要以玉米秸秆、小麦秸秆、水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,年消耗秸秆可达190多万吨。
安徽省*新能源产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秸秆发电已经被国家纳入到新能源产业,得到了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,比如在电价方面,纳入到全国可再生能源基金,实行上网电价每度电0.75元;增值税方面,实行即征即返等税收优惠扶持。除了这些普惠性的政策,对不同类型的秸秆发电企业还有一些专项扶持,比如对热电联产类企业,还有一些投资方面的支持。